CN 11-5366/S     ISSN 1673-1530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s more than a journal."
土地整理影响下的浙江湖州基塘圩田景观演变特征[J].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OI: 10.3724/j.fjyl.LA20250201
Citation: 土地整理影响下的浙江湖州基塘圩田景观演变特征[J].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OI: 10.3724/j.fjyl.LA20250201

土地整理影响下的浙江湖州基塘圩田景观演变特征

  • 【目的】自1970以来,气候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中国实施联圩并圩等土地整理措施。浙江湖州基塘圩田经历了从传统小圩向标准化大圩的显著景观演变。研究旨在揭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土地整理影响下的圩田景观的演变规律及变化机制,对圩田农业景观的历史传承和可持续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未来土地整理政策及国土空间规划提供指导。【方法】本研究以湖州基塘圩田系统为例,采用参数化和图析相结合的多尺度框架,结合历史文献、圩田数据、土地利用数据等构建多时段圩田空间数据库。通过景观演变评估模型与Mapping,分别在区域尺度与单元尺度上,解析圩田景观格局变化与形态类型学特征及重组规律。【结果】研究发现,时序维度上,联圩并圩工程使圩外水网简化,水面积缩减44%。圩田单元数量从2872块整合为171块,平均面积扩大18倍;耕地因鱼塘扩张与聚落集聚加速缩减。空间维度上呈现西部低洼区转型剧烈,东南平原区渐进演变的地域性差异。传统基塘圩田包含的3类圩田(桑基鱼塘、田塘圩田、桑基圩田)分别转型为标准化鱼塘、网络型田塘圩田和破碎型圩田转型。【结论】研究揭示了土地整理政策"防灾—生产—发展"目标递进影响下,圩田景观从自然化到均质化再到破碎化的转型过程。传统水网、圩堤等线性景观要素的制约作用被生产导向的集约化瓦解,导致传统"水-田-村"格局衰退,自然与文化的协同性减弱。基于“制约-推动”影响机制,研究提出了基塘圩田景观未来保护思路,为在气候和社会经济压力下保护不断演变的圩田及其他农业文化景观提供理论支撑与可移植的方法框架。
  • loading

Catalog

    Turn off MathJax
    Article Contents

    /

    DownLoad:  Full-Size Img  PowerPoint
    Return
    Retu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