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raphical Abstract
-
Abstract
摘 要:【目的】聚焦新中国时期国营农场,深入研究其农垦景观的形态特征,解析形态塑造的历史、技术、社会机制,为这一特殊的农业景观保护利用传承提供理论探索及案例参考。【方法】以江汉平原国营农场为研究对象,选取人民大垸农场为实证,从人地关系互动与社会组织运作的双重视角,系统解析农垦景观在特殊历史地理条件下人地系统协同的形塑机制与形态特征。【结果】在集体组织统筹、集体力量协作、工程技术支撑的共同作用下,其农垦景观呈现出鲜明特征:在生产形态上,形成了巨构的地理边界、系统的水利骨架、规整的农田肌理,体现了人类主动适应自然、拓展农业生产空间的实践智慧;在组织形态上,构建起整体的空间结构、有序的功能组织与有机的居住单元,反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生产管理经验。【结论】国营农场是集体力量作用于自然环境上的人地关系投影,不仅是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活态标本,也是农垦技术与生产管理的重要实践场域。其景观形态中所蕴含的智慧与经验,对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