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干旱区城市主城区低效用地生态建设优先级评估及更新策略
西北干旱区城市主城区低效用地生态建设优先级评估及更新策略
-
摘要: 【目的】我国城市建设进入到城市更新阶段,低效用地的生态建设成为提高城市资源利用效率、推进城市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我国西北干旱区城市受到有限水、土地资源约束,生态建设需要量入为出、控制合理建设规模,因此厘定低效用地生态建设的优先级,对于干旱区城市空间资源提质增效及生态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本文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域,构建基于生态价值-社会需求复合视角的低效用地生态建设优先级评估框架——在生态视角下,结合干旱区城市典型物种的生境尺度需求,运用 InVEST-MSPA模型识别生态安全格局,遴选出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城市低效用地;在社会视角下,统筹多方利益主体需求,从用地权属、均衡分布与绿地需求三方面筛选出社会需求迫切的低效用地;最终矩阵叠加获得复合视角下的优先级评估结果。 【结果】哈密市主城区仍处于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的阶段,低效用地的评估结果受到城市建设成熟程度的影响。基于生态价值-社会需求复合视角,优先开展生态建设的最高优先级和高优先级低效用地共计72处,占低效用地面积的27.58%,集中分布在丽园片区和西河片区。 【结论】研究发现,生态视角与社会视角在低效用地的生态建设评估中呈现动态的权衡与协同关系,在生态-社会复合视角下,优先开展生态建设的低效用地多依托生态源地、生态廊道辐射范围而分布。驱使各片区开展低效用地生态建设的原因不尽相同,可归纳为生态-社会复合驱动、生态驱动、社会驱动、制约因素主导4种类型。在评估结果的基础上,研究针对哈密主城区低效用地生态建设评估的各优先级分别提出五种更新策略,期望推动干旱区城市低效用地生态建设的落地实施,为城市更新行动提供切实可行的有力支撑。Abstract: 【目的】我国城市建设进入到城市更新阶段,低效用地的生态建设成为提高城市资源利用效率、推进城市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我国西北干旱区城市受到有限水、土地资源约束,生态建设需要量入为出、控制合理建设规模,因此厘定低效用地生态建设的优先级,对于干旱区城市空间资源提质增效及生态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本文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域,构建基于生态价值-社会需求复合视角的低效用地生态建设优先级评估框架——在生态视角下,结合干旱区城市典型物种的生境尺度需求,运用 InVEST-MSPA模型识别生态安全格局,遴选出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城市低效用地;在社会视角下,统筹多方利益主体需求,从用地权属、均衡分布与绿地需求三方面筛选出社会需求迫切的低效用地;最终矩阵叠加获得复合视角下的优先级评估结果。 【结果】哈密市主城区仍处于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的阶段,低效用地的评估结果受到城市建设成熟程度的影响。基于生态价值-社会需求复合视角,优先开展生态建设的最高优先级和高优先级低效用地共计72处,占低效用地面积的27.58%,集中分布在丽园片区和西河片区。 【结论】研究发现,生态视角与社会视角在低效用地的生态建设评估中呈现动态的权衡与协同关系,在生态-社会复合视角下,优先开展生态建设的低效用地多依托生态源地、生态廊道辐射范围而分布。驱使各片区开展低效用地生态建设的原因不尽相同,可归纳为生态-社会复合驱动、生态驱动、社会驱动、制约因素主导4种类型。在评估结果的基础上,研究针对哈密主城区低效用地生态建设评估的各优先级分别提出五种更新策略,期望推动干旱区城市低效用地生态建设的落地实施,为城市更新行动提供切实可行的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