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尺度下山地乡村景观特质识别体系构建
多尺度下山地乡村景观特质识别体系构建
-
摘要: 【目的】乡村景观特质识别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村庄规划的重要依据,是进行乡村景观保护、规划与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构建多尺度山地乡村景观特质识别体系,可促进规划设计与保护传承的良性互动。【方法】整合景观特质评估(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 LCA)与集体记忆理论的视角与方法,基于武陵山区重庆段-黔江区-太极镇三级尺度,采用多维数据采集与多尺度分析方法开展实证。【结果】构建了“定义范围-要素选择-分类描述-实践应用”整合框架,有效融合了LCA的技术流程与集体记忆的时空阐释。提出了多尺度山地乡村景观特质识别技术路径,通过“记忆-坐标-矢量”的方式破解叙述性记忆空间化难题。实现武陵山区多级景观特质识别与多维转译,为山地乡村景观特质识别与保护提供区域实践参照。【结论】该体系通过自上而下(LCA主导的系统划分)与自下而上(集体记忆驱动的在地认知)协同,实现了山地乡村景观特质的全面识别,为乡村景观地方规划和保护工作提供更广泛的工具。Abstract: 【目的】乡村景观特质识别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村庄规划的重要依据,是进行乡村景观保护、规划与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构建多尺度山地乡村景观特质识别体系,可促进规划设计与保护传承的良性互动。【方法】整合景观特质评估(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 LCA)与集体记忆理论的视角与方法,基于武陵山区重庆段-黔江区-太极镇三级尺度,采用多维数据采集与多尺度分析方法开展实证。【结果】构建了“定义范围-要素选择-分类描述-实践应用”整合框架,有效融合了LCA的技术流程与集体记忆的时空阐释。提出了多尺度山地乡村景观特质识别技术路径,通过“记忆-坐标-矢量”的方式破解叙述性记忆空间化难题。实现武陵山区多级景观特质识别与多维转译,为山地乡村景观特质识别与保护提供区域实践参照。【结论】该体系通过自上而下(LCA主导的系统划分)与自下而上(集体记忆驱动的在地认知)协同,实现了山地乡村景观特质的全面识别,为乡村景观地方规划和保护工作提供更广泛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