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堂集贤老村再生研究与实践
响堂集贤老村再生研究与实践
-
摘要: 【目的】响堂集贤老村位于河北省峰峰矿区,始建于清末民初,有百余年历史。老村面积33.22公顷,主体为单层石砌窑洞民居,共500余孔,多已废弃,原住民于1989年迁至邻近的新村。研究与实践目标为使老村回复生机与活力,为乡村建筑更新提出系统方案。老村的建筑损害在风化、雨灾中不断累积,已失去自我修复能力,需要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建筑质量等措施遏止衰败;继而需要通过综合整治、设施更新、保护性利用等措施,更好地呈现老村价值,实现再生。【方法】设计过程为现状调研、整治规划、营造实践三项并进、不停切换。首先,现状调研贯穿全程,层层深化;其次,对老村整体的梳理与思考,始终是局部实践的纲领;再次,废弃窑洞整治从开始进行到最后,胼手胝足获得的第一手经验,不但决定了最终的建筑样态,也影响着对村落整体的认知。【结果】根据现状调研确立整体目标,在此基础上划定起步区并从中选定2个重点院落——村口窑洞及大队部。同时,整治的大方向也呼之欲出:结合现有位置做公共与私密接待两种功能改造;结合窑洞缺乏室内大空间的特点,将庭院与屋顶作为集散场所;最后是增设公共卫生设施。基本方向确定后,结合数月清理经验、雨灾的救灾经验,确定具体技术措施,包括门窗更新、增设自然通风、后券芯墙及女儿墙加固等。【结论】Abstract: 【目的】响堂集贤老村位于河北省峰峰矿区,始建于清末民初,有百余年历史。老村面积33.22公顷,主体为单层石砌窑洞民居,共500余孔,多已废弃,原住民于1989年迁至邻近的新村。研究与实践目标为使老村回复生机与活力,为乡村建筑更新提出系统方案。老村的建筑损害在风化、雨灾中不断累积,已失去自我修复能力,需要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建筑质量等措施遏止衰败;继而需要通过综合整治、设施更新、保护性利用等措施,更好地呈现老村价值,实现再生。【方法】设计过程为现状调研、整治规划、营造实践三项并进、不停切换。首先,现状调研贯穿全程,层层深化;其次,对老村整体的梳理与思考,始终是局部实践的纲领;再次,废弃窑洞整治从开始进行到最后,胼手胝足获得的第一手经验,不但决定了最终的建筑样态,也影响着对村落整体的认知。【结果】根据现状调研确立整体目标,在此基础上划定起步区并从中选定2个重点院落——村口窑洞及大队部。同时,整治的大方向也呼之欲出:结合现有位置做公共与私密接待两种功能改造;结合窑洞缺乏室内大空间的特点,将庭院与屋顶作为集散场所;最后是增设公共卫生设施。基本方向确定后,结合数月清理经验、雨灾的救灾经验,确定具体技术措施,包括门窗更新、增设自然通风、后券芯墙及女儿墙加固等。【结论】